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活动 > 书香绿健

书香绿健
大米
发布时间:2020/5/18 14:03:51      点击次数:1114

作者:工会  王卓群

临近中秋节的一天,大伯家的大哥来我家,说是买机械顺道来看看我,并带来了一袋大米,临走时特别强调,这是刚碾出来的新米,特别香。

看着满满沉甸甸的一袋大米,心情复杂。快到中秋节,有一段时间没回老家了,老让他们惦记,大老远地送来大米,内心愧疚。捧起一把大米,粒粒饱满而润泽,鼻子凑近深深闻起,还是记忆中新米特有的清香,瞬时,那浓浓的思念之心仿佛又被带回到故里。

小时候村子特别美丽。地处平原,位于微山湖的西岸,一条大河和马路在村东边贯通南北,纵横交错的小河流遍布村子,房屋错落有序,田地方方块块,花草树木茂盛,家畜牲口繁多。农作物以小麦为主,玉米为辅,兼种杂粮和其他蔬菜。村民们世世代代和睦相处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生活惬意。

70年代末的一天,作为生产队长的大伯从公社带来种水稻的消息。上级认为我们村水资源丰富,土地平整,有一个现成的电灌站(旱季浇灌小麦),可以尝试种水稻。村民们当然高兴了,大米好吃,但不舍得花钱买,平时谨慎地数着米粒下锅,这下可以吃到自己种的大米了。

殊不知想吃到自己种的大米真不容易。春天,把种子泡水一周,捞出催芽,然后撒在整理好的“秧苗田”里。为防止被雨水冲走,要用木板把种子压入在泥里,用草木灰覆盖,是为了防嗮、防鸟虫吃,也当作肥料。一月后,秧苗长有20余公分高,表明村民最忙的时候到了。

拖拉机耙地、人工整地;全村齐上阵,拔秧、运秧、插秧。整个夏天不断地进行施肥、除草、浇水、打药等管理。直至秋天,当翠绿的秧苗变成金黄稻杆,黄澄澄的稻穗重重地压在上面时,收获开始,一片忙碌,收割、装运、脱粒、晾晒、颗粒归仓。

此时发现水稻的产量远比小麦高,长期为温饱而愁眉苦脸的村民终于笑逐颜开了,家家有余粮了。大家不再那么吝啬,大把大把地捧起刚碾出的晶莹剔透大米放进大铁锅,蒸熟后,大碗盛,大口嚼,香气扑鼻,软筋香甜。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,真幸福呀!

我想起了袁隆平——水稻杂交之父,他太伟大了,全世界人民都应该感谢他。

此后村民们更加下气力侍弄水稻了。

改革开放之风吹进了村子,听到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的消息,村民们开始骚动不安,大家都想多赚钱,各自找门路,有的跑运输,有的搞养殖,有的去打工……。都不想把精力耗在庄稼上,在外稍微干点活,都比种庄稼挣得多。

为了找到利于排水的地方,来来回回出现的几个南方人,终于在村东面的河岸边建起了造纸厂。车辆进进出出很繁忙,生意很不错。其它作坊、小厂等,挨着它运作起来。这种以环境换金钱,可害苦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,天上冒黑烟,河里流污水,噪音不间断。浇田的水没了鱼虾,稻田变得死气沉沉,虫害闹得更凶了,只能多买农药喷洒,造成恶性循环,水稻产量下降,大米清香无存,病人越来越多。村民愤怒,怨声四起,却无可奈何。慢慢地有人往外走,离开了村子,不再吃家乡的大米了。

 十几年前我也走出来求学,随后在外工作、成家,回老家间隔逐渐加长。但对村子的关心却从不间断,多数消息是从大哥那打听到的。

几年前国家关心民生,特别重视加大环境治理,祸村殃民的造纸厂被取缔了,村子里其它厂子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运营。污水进行处理,烟尘达标排放,植树净化空气,河水清,鱼虾回,稻田里蛙声一片,有了好环境,又吃上好大米了。 

现在老家变化很大,不比城里差,大家都叫新农村。村村通、有路灯,出门行、公交乘,地不种、有包承。考出去的大学生不少回来了,带来了知识和技术。有好几家像大哥这样的农产品加工厂,能为村民提供了上百个岗位。搞了土地承包,专业种植,科学管理,产出的大米品质高、营养多,口感好,而且产量屡创新高。如今成了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,更多人吃上了好大米。

离开村子很多年了,吃过各式各样不同地方产出的优质大米,但总觉得还是喜欢家乡产的大米饭,总也吃不够......


您感兴趣的新闻
上一条:有趣的灵魂
下一条:灭鼠轶事

返回列表